智慧社區系統
智慧安防社區建設方案1. 總體概述近年來,隨著外來人口的大量流入,城市人口狀況呈現基數大、流動性高、居住位置分散、管控難度高的特點,由此衍生的各類治安、刑事案件以及其他社會問題也出現逐年上升趨勢,給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城市綜合治理和公安“打、防、管、控”帶來了巨大的考驗和挑戰,同時圍繞社區層面的新型案件偵查、反恐等方面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因此亟需構建智能化、立體化的社區安全防控體系來提高社區安全治理
- 型號:
智慧安防社區建設方案1. 總體概述近年來,隨著外來人口的大量流入,城市人口狀況呈現基數大、流動性高、居住位置分散、管控難度高的特點,由此衍生的各類治安、刑事案件以及其他社會問題也出現逐年上升趨勢,給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城市綜合治理和公安“打、防、管、控”帶來了巨大的考驗和挑戰,同時圍繞社區層面的新型案件偵查、反恐等方面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因此亟需構建智能化、立體化的社區安全防控體系來提高社區安全治理
智慧安防社區建設方案
1. 總體概述
近年來,隨著外來人口的大量流入,城市人口狀況呈現基數大、流動性高、居住位置分散、管控難度高的特點,由此衍生的各類治安、刑事案件以及其他社會問題也出現逐年上升趨勢,給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城市綜合治理和公安“打、防、管、控”帶來了巨大的考驗和挑戰,同時圍繞社區層面的新型案件偵查、反恐等方面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因此亟需構建智能化、立體化的社區安全防控體系來提高社區安全治理水平,從而提高城市的綜合管理能力。
“智慧安防社區管理平臺”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平臺、統一管理”的設計思路,通過社區內的視頻監控、微卡口、人臉門禁和各類物聯感知設備,實現社區數據、事件的全面感知,并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建設以大數據智能應用為核心的“智慧安防社區系統”, 形成了公安、綜治、街道、物業多方聯合的立體化社區防控體系,有效提升了特殊人群,重點關注、涉案、涉恐等人員的管理能力,不斷提高公安、綜治等政府機關的預測預警和研判能力、精確打擊能力和動態管理能力,提升社區防控智能化水平,提升居民居住幸福指數。
2.1 設計目標
2.1.1 實現社區數據全面采集、匯聚
通過整合社區視頻監控、智能門禁系統、人臉識別系統、微卡口系統等多類系統的動態感知數據,實現轄區內實有人口、實有車輛、實有房屋、實有單位、實有安防設施等基礎數據采集和匯聚,解決查人找車“最后100米”的問題。
2.1.2 實現社區人、車的智能管控
通過智慧安防社區系統的建設,精準識別新來和外來人員、車輛,對社區人員、車輛、事件的管控從信息模糊變為指向明確。
2.1.3 實現社區大數據的深度應用
圍繞“人、房、車、警情事件等要素,實現小區實有人口管理、關注人員管控、人車軌跡研判、異常告警處置、潛在風險預控等應用,并提供云搜索、人像比對、軌跡刻畫、異常發現等多種研判分析手段,為各公安、綜治各部門的人口管理、案件偵查、綜合治理、態勢研判提供有利的信息和技術支撐。
2.1.4 實現社區精準警務流程再造
緊緊圍繞“打、防、管、控、服”和社區精細化管理,實現警情類事件實時推送,形成社區警情事件“報警-推送-接警-處置-反饋-統計”的管理閉環,實現警情事件精準推送、有效快速處置,著力推動警務APP對接和警務流程再造,實現警務流程應用新模式。
2.2 系統組成
智慧安防社區系統由三大部分組成:
2.2.1 前端感知子系統
前端感知子系統主要由智能視頻監控子系統、智能視頻門禁子系統、人臉識別子系統、停車管理子系統、訪客管理子系統、位移檢測子系統、智能手機采集子系統、消防感知子系統等組成,實現對前端數據、事件的全面感知。
2.2.2 聯網傳輸子系統
實現視頻、圖片、結構化數據等的可靠接入,轉發至后端應用平臺。
2.2.3 智能安防社區平臺
通過對海量社區感知數據和業務數據的云存儲、彈性計算以及數據治理,形成各種主題庫、專題庫和應用模型,為公安、綜治、居民、街道、物業等多方用戶提供個性化實際應用信息。
3.1 業務模塊
3.1.1 一標三實
通過統一的標準地址庫,在地圖上實現對社區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小區、實有設施等數據為核心的綜合分析和多維展示。
實有人口模塊以二維地圖加圖形化的方式對小區內人口進行分類統計,并可關聯查詢人員的“一人一檔”信息。
實有房屋模塊包含小區內樓棟樓層信息、房屋信息、住戶信息、車輛信息、成員標簽信息,并與“一人一檔”關聯。
實有小區信息是指通過二維碼可查看小區信息,包括小區名稱、照片、地址,以及物業詳細信息。
安防設施模塊主要管理社區內部已部署的各類感知設備,包含高清監控、人臉抓拍機、車輛卡口、視頻門禁、WIFI探針、NB消防感知設備等。
警情事件實現對社區布控告警、接報事件、人口感知、車輛感知、告警感知等警情事件的智能分析和流轉處理,實現”報警-推送-接警-處置-反饋-統計”管理閉環。
3.2 應用模塊
3.2.1 動態感知應用
通過建設各類感知設備,實現小區內部人臉感知、開門感知、過車感知、WIFI感知、NB消防感知、視頻感知、位移感知等,實時掌控小區內部各類信息,做到人過留臉、車過留牌、物過留痕,提高社區管理事前防控、事中處置、事后追蹤能力。
人臉感知模塊獲取最新人臉抓拍照,包括抓拍地點、抓拍時間;并進行人臉比對,形成人員視頻身份庫。
遠程一鍵開門記錄、秘鑰開門:可與業主在進行手機通話中,有業主遠程將門打開,也可由業主通過短信、微信方式將開門秘鑰發送給進入者,在一定時效內通過秘鑰將門打開,同時在開門時會記錄開門人員姓名、開門方式、時間、地點、開門截圖。
過車感知模塊獲取最新過車記錄,包括過車車牌號、時間、地點、是進是出、是否小區登記車輛;
WIFI感知模塊通過WIFI嗅探獲取小區最新的手機MAC記錄。
NB物聯網消防感知模塊分為NB煙霧報警、NB一鍵報警、NB可燃氣體報警、NB水浸報警、NB門磁報 警、NB電氣控制開關、NB紅外人體感應報警;
視頻接入天網,天網查看調閱小區監控設備、監控在線狀態,可對具體某個監控進行回訪查詢。
感知出門開關、實現人員出門無需接觸開關,將手放置在距離開關5CM以上可實現開門。
3.2.2 智能視頻分析應用
通過對社區視頻監控的實時視頻的智能分析,對車輛占道、攀爬等社區異常情況報警,并提供以圖搜圖功能,實現在社區大數據的海量視頻圖像結構化數據中查找出擁有相同特征的人、車、物。
3.2.3 社區大數據分析應用
實現了對智能安防社區系統中各類數據資源的智能檢索。
一人一檔模塊根據身份證號對人員的檔案進行搜索,檔案中包含人員照片、基本信息、標簽信息,及與此人關聯的房屋、車輛、人臉抓拍、開門記錄、告警事件等等。
一房一檔模塊根據小區、樓棟號、房間號進行搜索,展示某一戶的綜合信息,包含戶成員、戶主關系、戶內車輛信息、水電煤用量等。
一車一檔模塊通過采集和匯聚車輛基本信息、小區卡口過車記錄、停車場記錄,并結合公安卡口識別信息,綜合展示車輛的整體情況、軌跡信息等。
軌跡分析模塊通過輸入一張人臉照片、動態感知數據、車牌號碼,查詢其在指定時間段內的通行記錄,在地圖上按照時間先后順序進行展示,精準的刻畫對象的活動軌跡。
社區平安指數模塊在市或區級平臺層面制定一套社區平安指數評分法則,綜合社區各類感知告警預警事件數、社區接警數、入室偷盜數、小區人員數等等,形成以小區為單位的社區大數據平安指數。
社區大數據分析模型模塊基于社區層面匯聚的感知數據、業務數據,構建多種貼近社區實戰應用的技戰法模型,主要包括以人為主的社區實有人口分析模型、社區重點人員分析模型、漏管失控分析模型等,以及以車輛為主的往返區域分析模型、違法占道分析模型、頻繁出沒分析模型等十多種社區大數據分析模型。
數據倉以可視化的方式將智能安防社區系統內“一標三實”、“動態感知”等數據資源積累情況按單一小區、區、市縣等多級范圍進行展示。
3.2.4 社區警員APP
社區警員APP包括了人、房、車檔案的查詢、重點人車的移動管控以及移動終端預警告警等模塊。
人、房、車檔案模塊為公安及綜治等用戶提供社區內的人、房、車檔案信息的查詢功能,不同的用戶角色具有不同的查詢和查看權限。
重點人車移動管控模塊為公安等用戶提供了對重點人員和車輛進行登記、核查、布控功能。
預警告警模塊實現了對社區的各類感知類、警情類事件在移動終端的及時告警和預警。
3.3 管理模塊
提供一組系統維護管理功能,實現平臺的智能運維,具體包括:機構管理、角色管理、用戶管理、設備管理等功能。
4. 方案特色
4.1 多維信息匯聚、整合
由前端設備采集不同維度信息,同時對接多張網絡各種業務系統獲取數據,對數據源進行清洗,再通過聯網匯聚,基于GIS實現展示和調用,同時改造小區現有監控系統,通過更換NVR調整監控網絡,將小區現有監控接入天網項目,實現民警在派出所即可實時調閱所管轄小區監控。
4.2 打:對犯罪分子精準打擊
通過人臉數據、門禁通行數據和案件數據進行關聯分析,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軌跡刻畫、精準布控,快速定位、有效打擊。
4.3 防:降低各類案件發案率
通過建立各類人員信息庫、車輛信息庫,實現對人員屬性、車輛目標的精細化管理,對進入社區或單元的可疑人員、可疑車輛進行預警防控。
4.4 管:社區網格化管理
強化“一標三實”數據采集,建立精細化社區網格,各類人員分布統計,提升社區網格化管理水平。
4.5 控:重點人員管控
建立重點人員庫,對重點人員的卡\證信息、人臉信息采集,分析重點人員行為,對各類異常行為進行預警防控。